古镇拾趣

返回列表
郡马梁之后的“舍命主事”梁焯
  字号:【  
  佛山祖庙西墙外院落中,一座精巧的明代牌坊常令游人驻足。牌坊原立于佛山市东下路仙涌街梁氏宗祠内,1972年祠堂改建为佛山市第十中学而整体迁移于此,因石质龙凤板正面刻有“褒宠”二字,人称“褒宠牌坊”。龙凤板的背面还刻有明代正德十六年(1521)皇帝敕命(嘉奖令)。
  受皇帝“褒宠”的人叫梁焯,字日孚,号象峰。明成化十九年(1483)生于南海县佛山镇冈头村(今石角村)。历任官吏部候补;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(正六品);正德十六年晋升兵部职方司员外郎(从五品),嘉靖七年(1528)卒于佛山,葬于南海官窑大象岗。
  南海佛山冈头村梁氏家族唐宋时期世居广东南雄珠玑巷,南宋时期,始迁祖梁诏(号作庵)定居南海县西雍乡(今属顺德西滘青沙乡)①。梁诏的第五世孙梁节娶了宋理宗(1225-1264)之妹,梁节即为郡马,故佛山人称其家族为“郡马梁”。南宋末年,郡主赵氏的次子梁熹迁居佛山镇冈头乡②,成为佛山望族。明代宣德四年(1429)倡修佛山祖庙的梁文慧是梁氏第九世③,景泰二年(1451),被敕封为“忠义官”的梁颛(裔明)、梁確(裔坚)、梁实(裔诚)、梁彝頫(莲溪)④为梁氏第十世。到了梁焯这一代,已是十三世了。
  梁焯从小接受传统思想道德教育,家族先贤的忠信义行为他树立了榜样。父亲梁棣从小以古人善行事迹教育梁焯,又以清心修养为训示,是梁焯日后尊崇王阳明心学的家庭渊源。
 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欲为社会效力,只有科举晋身一途,梁焯也不例外。明代弘治十三年(1500),18岁的梁焯拜在进士出身的邓炳(字沃泉)门下读书,经四年努力以乡试第一中秀才。正德四年(1509),广州知府曹琚选所属16名优等秀才,与其儿子曹以方等人集于广州光孝寺学习,梁焯位列其中,同窗还有梁焯的宗兄梁爝、妹夫彭端遇和香山籍的黄佐、同乡霍韬。正德七年(1512)的岁考,梁焯作《天以完节附张巡许远二子论》,借唐代保国守城大将张巡、许远为国捐躯,论述自己的忠君报国思想。并评论他们的死是“为万世扶纲常,为人臣立标准。”⑤主考官对他甚为欣赏,评为岁考第一名。同学霍韬亦对此称善有加,日后对他多方器重。正德八年(1513)梁焯得中举人,第二年31岁联捷进士,分派吏部候补。这年十月,梁焯的父亲去世,他回家守孝,霍韬为梁焯之父撰写墓志,翰林院编修湛若水修祭文,时任大学士的梁储亦以族侄名义参与祭祀。正德十三年(1518),梁焯完服归任,就职礼部主客清吏司主事。
  梁焯在京城任职虽然只有短短五年,但对朝廷的赤诚之心表现无遗,其中以“谏南巡”和“杖责火者亚三”两件事最为突出。
  明正德皇帝武宗朱厚照(1491-1521)宠信宦官佞臣,朝政混乱。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武宗北巡数千里,弄得地方惊恐,百姓抱怨。回北京不久,在宦官江彬唆摆下,又欲借要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之机又要南巡亲征,籍以登泰山,历东京,临浙东,遍游中原,自封“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”。大殿上,梁焯与姜龙等百余人纷纷联疏谏止,被江彬斥责,梁焯举起朝笏向江彬打去,满朝官员都替他捏一把汗。江彬故意用言语激怒武宗,令武宗龙颜大怒,以“诽论讪谤”之罪,下旨将梁焯等人各廷杖三十,罚俸六个月,发在午门前罚跪五日。当时,陆震等11人死于杖下,梁焯等大臣皆被打的臀无完肤,目睹者为之心寒。据传在梁焯等被罚之时,本来晴空万里的京城忽然漫天阴霾,宫城内外,水溢自桥下,七根铁柱像被刀斩一齐折断。这一景象更使梁焯坚信自己所为符合天理,虽没能成功阻止武宗南巡之行,但他对朝廷依然忠诚不减。
  正德年间,佛朗机(葡萄牙)人希望打开对中国的贸易渠道,不断派船到中国。正德十二年(1517)六月十七日,葡萄牙使者佩雷斯等驾驶八艘船前来中国,八月抵达“屯门岛”。当他们再北上时,遭明朝水师阻拦,葡人恃坚船利炮强行进入珠江内河,到达广州港(今十八甫一带)。经过一番周折,两广总督陈金上奏朝廷。正德十三年(1518)正月答复,把佛朗机人带来的特产按市价折成银两,使节进京洽谈,请其余船只、人等立即离开。葡人通过贿赂广东官员,被允许朝见皇帝。正德十六年(1521)一月,佩雷斯等抵达北京后,为了尽快面见皇帝,让翻译火者亚三贿赂江彬。在江彬的引领下,火者亚三得与武宗接触,并教武宗学习葡萄牙语取乐,且依仗皇帝及江彬的庇护,旁若无人,肆无忌惮。时梁焯以礼部主事在四夷馆任职,主管外国进贡等事宜,火者亚三进入四夷馆,见到梁焯,仍不按规矩行礼。梁焯以其冒犯国体,施以杖刑,江彬得知后骂梁焯擅打驾下之人,要捉拿梁焯。梁焯说:“我是职官,无旨岂能擅拿!”江彬准备向武宗告状,梁焯视死如归,写下遗书交与礼部尚书霍韬,并托他照顾家人,誓与江彬斗争到底,京城文武无不感动,赞誉梁焯为“舍命主事”。在此剑拔弩张之际,恰巧武宗因南巡染病,回京不治驾崩,梁焯才幸免于难。武宗去世后,武宗皇太后在一帮忠臣的支持下整肃朝纲,处置了江彬及火者亚三等人。梁焯因对朝廷忠心耿耿,忠于职守,得皇太后懿旨:赐赏银拾两,又特旨加俸一级;经礼部、都察院、吏部考评最优,获授承德郎衔,其父梁棣(宗达)按梁焯官衔追封,母张氏及妻子蔡氏均封为“安人”。这是梁氏宗祠立了“褒宠”牌坊的由来。
  嘉靖二年(1523)九月,梁焯晋升为兵部职方司员外郎。历五年京职的他,时虽短暂,却是心力交瘁,疾病缠身,在接到胞弟梁燥去世消息后,即辞官回原籍。当船行至杭州时已大病昏迷,醒后发现身无贵重之物,只好以一条随身腰带答谢医生救命之恩。梁焯面对皇帝荒唐无能,宦官弄权,官僚派系争斗,却始终尽忠职守,清廉自律,殊为可贵。
  正德十三年(1518),梁焯赴京就任,途径江西,恰遇时任都察院右佥都御使的王阳明巡抚赣南,设坛讲学,以“心学”理论阐发治世之道,云集学子无数。梁焯停舟听讲,相见恨晚,将就职之事抛到九霄云外,安排随同家眷回佛山,立志终生追随王阳明,与郭持平、薛侃、冀元亨等相互砥砺,潜心修学。数月后,梁焯母亲寄来家书,指出“官未就职非忠也,贵未及亲非孝也!”在母亲的催促和王阳明先生的开导下,梁焯才恋恋不舍赴京就职。但阳明理学在他心中已深深扎根,往后无论在任上,还是归里,都以此为行动指南,继续深究其要义。
  梁焯辞官归籍后,深居简出,与湛若水时相研讨,情谊弥笃。嘉靖三年(1524)起,梁焯联合佛山及顺德西雍宗族重修历世祖墓,并请同年霍韬、亲家伦以谅、翰林院编修黄佐撰写始祖墓志和祭文。嘉靖四年(1525),梁焯为纪念五世祖梁节创建“郡马梁大宗祠”和“敕书亭”,王阳明为祠堂题额“永思堂”⑦,从而加强了宗族的向心力和提升了家族的社会地位。正当他闭门著书,希望阐发阳明之道和筹划办学、编修宗谱之时,天不假年,于嘉靖七年(1528)梁焯辞世,终年46岁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佛山耆老对他仍念念不忘,联名向广东府呈文,获准入祀乡贤祠⑧。

注释:
①.清代光绪《西雍梁氏宗谱》(手抄本)。
②.清代光绪十一年重修《梁氏家谱》(手抄本),王守仁撰《象峰梁公忠贤谱志录》。
③.民国版《佛山忠义乡志》卷八,祠祀载明宣德四年(1429)唐璧撰《重建祖庙碑记》。
④.佛山祖庙嘉靖三十二年碑刻《济世忠义记》。
⑤.《梁氏家谱》,梁焯《天以完节附张巡许远二子论》。
⑥.《梁氏家谱》,《阳明先生问答》。
⑦.道光版《佛山忠义乡志》卷五,乡俗,《家庙》。
⑧.《梁氏家谱》,《兵部忠贤象峰梁公宗祀乡贤录》。
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3号 邮编:528315 电话:0757-28330897 E-mail:fsmuseum@126.com
粤ICP备05076851号 Copyrights @ 2018 foshanmuseum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200号

Copyright © 2018 佛山市博物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