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少强抗战题材画及其题画诗文
黄少强(1901——1942)是岭南画派第二代卓有成就的主要代表人物,佛山市南海区官窑人,以擅长描绘家国哀愁、民间疾苦的人物画著称,青年时代师从“二高”(高剑父、高奇峰),是中国新人物画的先驱。
从1935年起,黄少强举家居住在广州纸行路通宁道,他在自家寓所创办“民间画馆”,悉心培育后辈,1936年又在民间画馆的基础上成立“民间画会”,民间画会以“到民间去,百折不回”为创作口号,黄少强以自己的艺术和人格为表率,带领着他的学生走出书斋,直面现实社会,忠实地实践和履行他的创作理念。
从1937年8月31日开始,日寇对广州进行狂轰泛滥炸烧杀抢掠,街头每天有被炸得血肉横飞的尸体,繁华的都市到处房屋毁坏、瓦砾堆积、伤者呻吟,亲人流泪。在这样一种恐怖的日子里,黄少强并没有窝居家里躲避灾难,他拿起速写画本,深入市井中颓垣败瓦之处,以画笔作武器,写下了一幅幅震撼人心,令人警醒的画作。
一幅题为“奋起共周旋”之作,画面上一个头戴大盖帽,脚蹬长筒靴的日本军,手拿刺刀正向一名男童的背上刺去,殷红的鲜血喷涌而出,身旁手无寸铁的亲人在抵抗……。
一幅题为“西关大华工厂炸后速写”之作,画面上满眼是炸后的废墟,一名受伤的女性躺在地上,三名难民或许是炸后到现场寻觅亲人,或许是回到毁坏的房屋检拾物品……。
一幅题为“大北炸后”之作,画面上一位头部受伤的女性,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绷带……。
一幅题为“吾民何罪遭锋镝”之作,画面上日本人明晃晃的匕首,一群被杀戮难民的哀嚎……。
这些作品都是于1938年4月前后,即广州沦陷前夕,作者以画笔记录下来的广州人民遭受日寇蹂躏的最惨痛场面。此外还有“莫道女流可凌戮”、“怒眦欲裂恨难量”、“小北被炸后”、“岭北劳军”、“任重兼人”、“粤汉铁路”等等作品,同样是作者怀着对日本军国主义极大的义愤,对同胞深切关怀与同情的写实之作。
黄少强不仅在绘画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,在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,他的画作绝大多数都配以诗文,诗画交融使创作主题更为突出。在“吾民何罪遭锋镝”一画中,他题写七言四句:“凄绝亡羊欲补牢,寇氛弥漫涌狂涛,吾民何罪遭锋镝,脂血都教付老饕。”把日本鬼子比作贪婪凶恶之兽,向社会发出责问,我们的人民有什么罪过要遭受战争的祸害?在“西关大华工厂炸后速写”一画中,作者题“谁子绝胫为肢解,虐杀吾民尽不辜,弹下夷烧艰救拯,难忘辣手尔侏儒。”落款日期为廿七年(1938)四月十日。在“大北炸后”一画中,作者题“焦头烂额心弥痛,失母孤雏血正斜,别已无家余鬼哭,死灰寒烬不胜嗟 时廿七年(1938)四月十七日也”。这些作品,作者表达的主题明确,反映的事件真实,落款的日期具体,它不但是一幅幅艺术作品,它见证了广州沦陷时期的真实情景,可说是用画笔写就的一篇篇文史资料。
黄少强抗战题材的画作当然远不止上述点出的数幅,在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国势日下,民不聊生,黄少强便以画笔书写忧愤,控诉反动当局对日寇采取不抵抗主义。他1932年画的《仓皇弱质逐风尘》一图中,画面上敌机在空中,炸后的楼宇冒着烟火,一青年扶老者出走,图上题诗:“仓皇弱质逐风尘,恸哭何堪白发亲。回首春申江上望,别无家矣国几沦。”落款题:“廿一年(1932)三月沪淞遭难,国人南来,惨象万千,此其一耳,画以志痛,少强。”
一系列忧国伤时的画幅,聚集起来又成为一场又一场警醒民众勿忘国耻,同仇敌忾奋起抗日的专题画展。仅从1932年淞沪抗战起,黄少强就有许多抗战题材的画作参加了《捐募寒衣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展》、《国难共济书画展》、《香港书画文学社筹赈沪灾书画展》等展览,在《国难共济书画展》的参展作品中,他的十大联屏“抗战图”被评为优秀作品。1938年4月,黄少强只身入湘,亲临湖南主战场慰劳前线将士,5月在湖南长沙举办《黄少强抗战画展》,5月26日至6月10日又在佛山举办《民间艺友抗战画特展》,7月又在香港、九龙举办了两场《黄少强战地归来绘画展览会》。通过黄少强的抗战题材画,我们可以看到,黄少强不但是一位平民画家,更是一位热血男儿,抗战勇士,一位高尚的爱国主义战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