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镇拾趣

返回列表
佛山刺绣对联赏析
  字号:【  
近来,佛山市博物馆征集了一批清末时期的佛山刺绣。这些艺术品都有上百年的历史,受到烟熏和灰尘的污染,微呈焦黄色,尽管如此,抹去上面的尘垢,作品魅力依然,观之令人赏心悦目,回味无穷。
  刺绣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远在周代,已有“面绣之工,共其职也”的说法。汉代哲学家王充在《论衡》一书中说:“齐都世刺绣,恒女无不能,襄邑俗织锦,钝妇无不巧,日见之,日为之,手狎也。”可见,在春秋战国时绣花业已十分有名。随着刺绣工艺的发展,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,其中最著名的是苏绣、湘绣、蜀绣与粤绣,有我国四大名绣之誉。
  佛山刺绣是粤绣的传统产品之一,秦汉时期已较为盛行,至清末民初时最为兴旺。据史籍记载,清末民初时,从事刺绣业的人数达三千之众,商号约有 20 家,经营的产品多为罗伞、旗幡、狮被、寿袍、戏服和绣画等,产品远销至美国、加拿大、泰国、印尼、新加坡等地。
  这次征集到的佛山刺绣,绣品绣工精致,花鸟形象逼真,神态自然生动,立体感强,构图巧妙,层次丰富,堪称佳作。令人惊奇的是,大部分丝绒的颜色依旧鲜艳夺目,与新线无异。除了有常见的以花鸟为题材的绣画外,还有两副甚为少见的刺绣对联,弥足珍贵。这两副对联不仅绣工好,书法更为出色,实为刺绣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。
  现分别介绍如下:
  第一副:“画昭杨柳藏书屋,铁笛梅花如酒杯。”字体为行草,用笔淋漓酣畅,在流畅中见凝重,转折处多用圆笔,显得既刚健而又飘逸灵动,没有半丝的滞窒。除“画昭”二字相连外,其余各字均不相连,字的气势相贯,有一气呵成之感。整幅作品含蓄蕴藉,刚柔并重,诚如孙过庭在《书谱》中所说:“不激不厉,而风规自远。”虽然是刺绣品,但艺术效果丝毫不逊于纸上,若非亲睹原作,令人无法置信这竟是用绒线绣出来的。
  第二副:“三唐诗在千岩上,两宋人来万壑间。”字体为楷书,略成攲侧之势,用笔以露锋为主,字的结构错落有致,平中寓奇,各具姿态,显得清新脱俗,意趣盎然。此联中,“人”字的笔画最少,写得特别粗壮,左右舒展,占的空间反而最大,然而让人看上去却很和谐,映入眉宇,令人爱不释手。这和时下个别书法家扭捏做作的作品相比,真有天壤之别。三行楷书款绣得也很精巧,内容为:“孔瑞世伯大人暨令郎秀孟襟兄新居之庆,黄玉文偕男北礼鞠躬。”从落款可知,这副对联是庆祝别人新居入伙的,佛山刺绣在当时的盛行,于此可见一斑。
 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聊借画图怡倦眼。”欣赏着这些刺绣艺术,确实令人心旷神怡,倦意顿消。它们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,对于研究佛山刺绣的历史,无疑也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
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3号 邮编:528315 电话:0757-28330897 E-mail:fsmuseum@126.com
粤ICP备05076851号 Copyrights @ 2018 foshanmuseum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200号

Copyright © 2018 佛山市博物馆